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-24小时品茶微信wx,初中生一小时50元,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

李江

姓名:李江

性别:

出生日期:1975年04月

籍贯: 四川省成都市 


现任职称(职务):高级工程师

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硕士学历

电话: 010-88015085

E-mail:lijiang@ief.ac.cn

兼职情况: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 


教育背景:

1992-1996  江汉石油学院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,学士

1999-2002年,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,地震观测技术,硕士


工作经历:

2002.7-2007.11,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,工程师

2007.12-至今,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,高级工程师


研究方向及领域:

主要从事地震观测技术、地震预警技术、高分辨采集技术、嵌入式软件技术、深井综合观测技术及煤矿、海底地震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研发不同应用场景的地震数据采集器、一体化地震仪、海底地震仪、深井综合观测仪器等。

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(课题):

1.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“高精度星载温度测量传感技术”所属专题“高精度测温系统测试评估技术研究”,专题负责人。

2.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“深部地应力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”所属专题“深井地应力综合观测系统集成” ,专题负责人。

3.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课题“ 基于OFDM技术的专用调制解调接口技术研究及实现” ,课题负责人。


曾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(课题):

1.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“基于测井电缆的供电、控制与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( 2018YFC1503904-03)”,专题负责人。

2.国家科技支撑课题“低噪声地震仪及绝对重力仪研制与示范应用”所属专题“高分辨率27位数据采集器嵌入式单元研发及系统集成”( 编号:2012BAF14B12-04),专题负责人。 

3.国家发改委,CNGI应用示范项目(项目编号CNGI-09-01-08-02)“基于IPv6的地震测震数据采集系统研发”,专题负责人。

4.基本科研业务专项“定点形变观测仪器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的观测对比实验研究”,专题负责人。

5.国家科技支撑专题“近场一体化流动数字地震仪研制”,第二负责人。

6.国家科技支撑专题“高灵敏度宽频带地震传感器研制”,第二负责人。


主要代表性论著:

共发表文章三十多篇,第一作者8篇;获得专利授权30多项,其中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,实用新型2项。主要文章专利如下。

1.李江, 薛兵, 孙汉荣, 等. 钻孔体应变仪高采样对比观测实验研究[J].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, 2022, 42(2): 211-216.

2.李江,庄灿涛等.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研制. 地震学报,2010,Vol.32(5)。

3.李江,薛兵等,“地震数据采集器关键技术研究”,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,2013年,34(3/ 4),179-185。 

4.李江,薛兵等,“北斗授时在地震观测技术中的应用”,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,2016,37(5),131-135  。

5.李江,薛兵等,“地震数据采集器中以太网接口的实现”,2004,27(5)。

6.李江,薛兵等“方舟CPU在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应用”,2005,27(3)。

7.李江,陈阳等“在地震数据采集服务器中实现IPv6网络的接入”,2007,28(2)。

8.李江、周勋,“磁通门磁力仪自动补偿的实现”,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,2002,23(3),59-64。

9.高分辨率温度测量装置及多通道测温系统,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发明人。

10.一种煤矿用数据采集装置,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发明人。

11.一种水密连接器,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发明人。

12.一种基于单芯电缆的深井供电与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,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发明人。

13.一种观测仪器的远距离授时系统,国家发明专利,第一发明人。

14.一种超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,国家实用新型,第一发明人。

15.支持IPv6协议的地震数据采集装置,国家实用新型,第一发明人。

16.短周期海底地震仪,国家实用新型,第一发明人。

17.宽频带海底地震仪,国家实用新型,排名2。

18.沉浮式海底地震仪的释放装置,国家实用新型,排名2。

19.依靠重力的调平装置,国家实用新型,排名2。

20.小型自动调平装置,国家实用新型,排名2。


科研成果奖励:

1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,排名第二。

2、2007年 “甚低频标准震动测试系统”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排名13)。

3、2006年“甚低频标准震动测试系统”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排名13)。


最后一次更新日期:2025-2-10